学校新闻网
聚焦二十届三中全会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聚焦二十届三中全会 >> 正文
党建思政| 踏浪逐梦寻根脉 行走课堂润初心——台州技师学院师生赴大陈岛垦荒精神研究中心开展沉浸式思政研学
发布时间:2025-03-21 发布者: 浏览次数:

3月19日,浩荡春风中,台州技师学院第三党支部联合人文学院(马克思主义学院),组织70余名师生代表,踏上了追寻红色根脉的精神之旅。在校领导曹云的带领下,师生们走进台州学院大陈岛垦荒精神研究中心,以"行走的思政课"形式,在历史现场触摸时代脉搏,在沉浸体验中厚植家国情怀。

一、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

上午9时许,师生们庄重步入展厅,巨幅浮雕《垦荒者之歌》以磅礴气势再现了66年前467名青年志愿者的奋斗群像。"这里镌刻着‘艰苦创业、奋发图强、无私奉献、开拓创新’的垦荒精神密码。"研究中心讲解员深情讲述,1956年至1960年间,来自温州、台州的青年们响应团中央号召,在满目疮痍的荒岛上建成"东海明珠",用青春热血铸就了永不过时的精神丰碑。

二、多维立体的育人课堂

展厅内,1957年的铁犁、泛黄的决心书、复原的茅草屋,让历史变得触手可及。当《永恒的丰碑》纪录片放映时,数控专业高一学生姚佳层被一组数据震撼:垦荒队员人均日挑土石方200担,硬是在乱石滩上开垦出3000多亩耕地。"这比我们实训车间里操作数控机床更需要毅力,让我对工匠精神有了新的理解。"

三、接续奋斗的青春誓言

“作为00后,我们该如何书写新时代的垦荒故事?认真学习专业知识,在未来,将在实验室中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,这便是我这个专业对垦荒精神的最好阐释。”新能源2451班盛利在他的观后感中写下这样一段文字。

四、守正创新的育人实践

此次研学是台州技师学院深化"三全育人"改革的生动注脚。建校以来,学校始终将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,建设了7个思政实践教学基地。这次常态化的实践活动,让大陈岛垦荒精神与智能制造车间发生化学反应,构建起了技能成才与价值塑造同频共振的育人新范式。

"大陈岛垦荒精神是浙江精神的重要组成,更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育人富矿。"人文学院副院长陈萍指出,把课堂搬到历史现场,正是学校"大思政课"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实践。

师生研学感悟

新能源专业邱浩然:从煤油灯到风电矩阵,能源变迁见证精神传承。我们要用清洁技术续写'光明垦荒'的新篇章。

数控专业郑恩绳:精密加工需要垦荒者的韧劲,0.01毫米的误差就像当年开荒时不能遗漏任何石块。

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张思园:垦荒史就是青春奋斗史的缩影,启示我们要用青年话语讲好中国故事。

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钟雨馨:这是我第一次来大陈岛垦荒精神研究中心参观,大陈岛垦荒精神与工匠精神一脉相承,我将把垦荒故事融入课堂,引导学生从拓荒史中淬炼工匠精神。


供稿:人文学院(马克思主义学院)张思园

台州市台州湾新区聚洋大道1255号

0576-81833009

Copyright ©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台州技师学院 版权所有    浙ICP备17013385号-1

浙公网安备 33100202000690号

微信扫一扫